【天上白玉京】“天上白玉京”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古风·其十九》:“西上莲华山,迢迢见明月。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至太华,登高望四极。俯视洛阳城,黄河如丝带。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其中“天上白玉京”是诗中描绘仙境的一句,象征着道教所称的仙界,也常被后人用来比喻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一、
“天上白玉京”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富有诗意和神秘色彩的意象,源自道教文化与诗歌传统。它不仅是对仙境的描述,也承载了古人对理想生活、超脱尘世的向往。在不同语境下,“天上白玉京”可以有多种解读,包括宗教信仰、哲学思考以及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二、相关信息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出处 | 李白《古风·其十九》 |
| 含义 | 象征道教中的仙境,代表理想化、超脱世俗的世界 |
| 文化背景 | 道教思想影响下的文学表达,体现古人对神仙世界的想象 |
| 用途 | 常用于诗词、绘画、小说等艺术作品中,作为美好、纯净的象征 |
| 作者意图 | 表达对自由、长生、仙界的向往,同时隐含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或逃避 |
| 现代意义 | 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用于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或对现实的批判 |
| 相关作品 | 《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古典小说中均有类似意境描写 |
三、延伸理解
“天上白玉京”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或建筑名称,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超越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在今天,虽然我们不再相信真的存在“白玉京”,但这一意象依然具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常被用来象征梦想、希望和内心的宁静。
四、结语
“天上白玉京”作为一个文学意象,跨越千年仍被人们传颂。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邃,也启发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不断追寻内心的真实与美好。无论是作为诗歌中的点缀,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象征,它都提醒我们:心中有光,脚下就有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