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字成语是什么】在汉语中,“述”字常用于表达“叙述、讲述、说明”的意思。虽然“述”字本身并不单独构成成语,但在许多成语中,“述”字往往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出现,承载着特定的语义和文化内涵。以下是一些包含“述”字的常见成语及其含义总结。
一、
“述”字在成语中多用于表示“讲述、陈述、复述”等动作或行为,常与“志”、“事”、“言”等词搭配,形成具有历史、文学或哲理意义的成语。这些成语多用于描述对前人思想、事迹的继承与传播,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传承与记录的传统。
例如,“述而不作”强调的是对已有内容的复述而非创造;“博古通今”则通过“述”字体现对古代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表达,也反映了古人对知识、文化的尊重与追求。
二、包含“述”字的成语汇总表
| 成语 | 含义解释 | 出处/来源 | 
| 述而不作 | 只是叙述、复述,不进行创作。 | 《论语·述而》 | 
| 博古通今 | 知识广博,通晓古今。 | 《后汉书·王符传》 | 
| 原原本本 | 按照事实或原样,没有遗漏或改变地叙述。 | 《红楼梦》 | 
| 言简意赅 | 说话或写文章简洁而含义深刻。 | 《礼记·乐记》 | 
| 继往开来 | 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 | 《宋史·朱熹传》 | 
| 表述清晰 | 语言表达清楚明白,易于理解。 | 现代常用表达 | 
| 不可胜述 | 无法全部说尽,形容数量多或情况复杂。 | 《战国策·齐策四》 | 
三、结语
“述”字虽不常单独成词,但其在成语中的使用却非常广泛,尤其在表达“叙述、传承、复述”等概念时,具有重要的语言功能和文化意义。通过了解这些成语,不仅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传承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