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撰写的一篇著名议论文,文章旨在探讨“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当时社会中轻视师道、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全文结构严谨,语言犀利,思想深刻,是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一、
《师说》的核心观点在于强调“人非生而知之者”,每个人都有不懂的地方,因此必须通过“从师”来获取知识和提升自我。韩愈主张打破门第观念,不论贵贱、长幼,只要“闻道有先后”,就可以成为老师。他批评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耻于从师的风气,指出这种现象是导致社会道德败坏和学问衰落的重要原因。
文章通过对比古代与当时的教育状况,指出“古之圣人”尚且“从师而问焉”,而今人却“耻学于师”,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文章名称 | 师说 |
| 作者 | 韩愈(唐代) |
| 写作背景 | 当时士大夫阶层轻视师道,耻于从师,社会风气不正 |
| 中心论点 | 人非生而知之者,必须从师学习;从师是求知的重要途径 |
| 主要观点 | 1. 从师是学习的必要条件 2. 师道尊严不应受身份地位限制 3. 批判“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 |
| 论证方法 | 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反问论证 |
| 思想意义 | 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平等求学精神 |
| 现实意义 | 对现代教育仍有启发,倡导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
三、结语
《师说》不仅是一篇关于教育的论文,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批判意义的作品。它提醒我们:知识无涯,求知无界,唯有虚心从师,方能不断进步。在今天,这一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