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价而沽成语是什么意思】“待价而沽”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子罕》:“子曰:‘吾与点也。’”但更常被引用的是《史记·货殖列传》中的“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故善者因之,……待贾而沽,未尝不有其时也。”后世多用“待价而沽”来形容人或事物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不遇,等待合适的时机。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待价而沽 |
拼音 | dài jià ér gū |
出处 | 《史记·货殖列传》 |
释义 | 原指商人等待高价出售商品,现多比喻有才能的人等待合适的时机施展才华,或等待高职位、高待遇。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在等待合适的机会或条件,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和期待性。 |
近义词 | 待机而动、守株待兔、静候佳音 |
反义词 | 贪图便宜、急于求成、草率行事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求职 | 他一直在等一个更好的机会,可以说是“待价而沽”。 |
商业交易 | 这块地皮虽然目前价格不高,但开发商坚持“待价而沽”,希望未来能卖出更高价。 |
人才招聘 | 公司正在寻找合适的人才,但目前仍在“待价而沽”,不愿轻易录用。 |
三、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待价而沽”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经济行为描述,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时机和价值的重视。古人讲究“时来运转”,认为时机成熟时,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尤其是在职场、创业、投资等领域,很多人都会秉持“待价而沽”的态度,等待最佳时机。
四、总结
“待价而沽”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既可用于描述商业行为,也可用于形容个人在人生道路上的等待与选择。它强调了时机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人们对价值的追求。理解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在面对选择时更加理性、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