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原文及翻译】一、
《触龙说赵太后》出自《战国策·赵策四》,是战国时期著名谋士触龙劝说赵太后,使其同意让其幼子长安君作为人质前往齐国,以换取齐国的军事援助。文章通过触龙巧妙的言辞和心理策略,展现了他高超的劝谏技巧与政治智慧。
故事中,赵太后因溺爱幼子,不愿让其出征,导致国家陷入危机。触龙则从“爱子”出发,以亲情为切入点,逐步引导赵太后认识到国家大义的重要性,最终成功说服她让长安君赴齐。文章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触龙言曰:“今有一人,其子甚爱,而欲使之远游,其母弗许。” | 触龙说:“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儿子非常受宠爱,却想让他远行,母亲却不答应。” |
“其母曰:‘吾爱之,故不许也。’” | “母亲说:‘我爱他,所以不答应。’” |
“触龙曰:‘然则爱之,不如爱其身。’” | “触龙说:‘那么,爱他,不如爱他的身体。’” |
“夫人之爱子,非不欲其安也,但不知其安之之道耳。” | “人们爱自己的孩子,不是不想让他们平安,只是不知道平安的方法罢了。” |
“今太后之爱长安君,若此者,岂不欲其安乎?” | “现在太后对长安君的爱,像这样,难道不是想让他平安吗?” |
“然则太后之爱之,不如爱之于其所可得也。” | “那么太后对他的爱,不如爱他在可以得到好处的时候。” |
“夫爱子,当使之有功,而后可以得其安。” | “爱护孩子,应当让他立下功劳,然后才能得到安稳。” |
“今太后不使长安君为质于齐,齐必不来。” | “现在太后不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齐国一定不会来援助。” |
“若齐不来,则赵国危矣。” | “如果齐国不来,赵国就会陷入危险。” |
“太后何以自安?岂不欲其安乎?” | “太后如何能安心?难道不是想要他平安吗?” |
“故臣以为,太后之爱长安君,不如爱其身。” | “因此我认为,太后对长安君的爱,不如爱他自身。” |
三、总结
《触龙说赵太后》不仅是一篇经典的劝谏文,更是一篇深刻的政治寓言。它揭示了“爱子”与“爱国”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国家利益高于个人情感的道理。触龙以柔克刚,用温和而坚定的语言打动了赵太后,体现了古代谋士的智慧与策略。
这篇文章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家庭与国家、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应具备长远的眼光与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