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汉江的注释和译文】《渡汉江》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诗人久居异乡后重返故土时的复杂心情。诗中通过描写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家的喜悦,同时也透露出一丝不安与疑虑。
一、原文与译文
原文 | 译文 |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 在岭南(远离家乡的地方)与家人音讯断绝,经过一个冬天又迎来春天。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越靠近家乡,心情越紧张,不敢向路上遇到的人打听家中情况。 |
二、注释说明
词语 | 注释 |
岭外 | 指岭南地区,古代多指今广东、广西一带,常作为贬谪之地。 |
音书断 | 指书信中断,无法与家人联系。 |
经冬复历春 | 经过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表示时间很长。 |
近乡情更怯 | 距离家乡越近,情绪反而越紧张、害怕。 |
不敢问来人 | 不敢向路过的行人打听家里的情况,怕听到不好的消息。 |
三、诗歌赏析
《渡汉江》虽仅有四句,但情感丰富,语言简练。诗人以“岭外音书断”开篇,点明自己长期在外,与亲人失联;接着用“经冬复历春”强调时间的漫长,为后文的情感铺垫。后两句则刻画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时的心理变化,“近乡情更怯”道出了游子归乡时特有的矛盾心理——既渴望见到亲人,又担心现实可能不如想象美好。最后一句“不敢问来人”,更是将这种复杂情绪推向高潮。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宋之问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普遍的思乡情怀和对家庭的深厚感情。
四、总结
《渡汉江》是一首情感细腻、语言凝练的五言绝句,通过对诗人归乡途中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真实而复杂的思乡之情。诗中“近乡情更怯”的表达,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名句,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在情感表达上的深刻与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