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辞色意思是什么】“不假辞色”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态度或言辞上表现出严厉、冷淡甚至带有威胁性的情绪。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人在面对他人时态度强硬,不带任何温和的语气或表情。
一、
“不假辞色”原意是指“不借助言辞和脸色”,即说话时不带感情色彩,也不表现出温和的表情。后来引申为对人态度冷淡、严厉,甚至带有责备或警告的意味。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中,尤其在描写人物性格或描写某种严肃场合时较为常见。
它强调的是说话者的态度和情绪表达,而不是具体的语言内容。因此,即使没有直接说出严厉的话,只要态度冷淡、表情严肃,也可以用“不假辞色”来形容。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不假辞色 |
拼音 | bù jiǎ cí sè |
释义 | 不借助言辞和脸色,形容态度冷淡、严厉,不带感情色彩。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其言也简,其行也正,不假辞色。”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人态度严厉或冷漠。 |
近义词 | 冷若冰霜、怒目而视、疾言厉色 |
反义词 | 和颜悦色、温言细语、和蔼可亲 |
例句 | 领导对他不假辞色,让他感到十分压抑。 |
三、使用建议
在实际使用中,“不假辞色”适用于描写人物态度或环境氛围,尤其是在文学作品、新闻报道或正式文章中。但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以免显得生硬或不符合口语表达习惯。
四、结语
“不假辞色”虽是古语,但在现代汉语中仍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理解其含义并恰当使用,有助于提升语言的表现力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