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聊赖什么意思】“百无聊赖”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极度无聊、无事可做、精神空虚的状态。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多用来形容人因缺乏兴趣或事情可做而感到乏味、烦躁甚至失落。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百无聊赖 |
拼音 | bǎi wú liáo lài |
出处 | 最早见于《晋书·王衍传》:“衍虽有才,然性好清谈,每与客语,未尝及世务,但言玄理,故时人谓之‘百无聊赖’。” |
含义 | 形容人因无事可做或对事物失去兴趣而感到极度无聊、烦闷的状态。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写人物心理状态或环境氛围。 |
近义词 | 无所事事、百般无聊、心灰意冷 |
反义词 | 忙碌充实、兴致勃勃、精神饱满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日常生活 | 他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回家,日子过得百无聊赖。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主人公在异乡漂泊,内心百无聊赖,倍感孤独。 |
心理描写 | 面对枯燥的工作,她感到百无聊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 误用1: 有人将“百无聊赖”理解为“非常高兴”,这是错误的。
- 误用2: 有时会被误用为“很有趣”,但实际上它带有负面情绪色彩。
- 注意点: 此成语多用于描述消极情绪,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合适。
四、总结
“百无聊赖”是一个表达人处于无事可做、精神空虚状态的成语,常用于文学或日常表达中,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正确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在写作或交流中,避免误解和误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文化背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