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胴是什么】“氯胺胴”是一个常见的中文误写,正确的名称应为“氯胺酮”,也被称为“K粉”。它是一种具有麻醉和致幻作用的化学物质,曾被用作兽用麻醉剂,但因其强烈的成瘾性和滥用风险,现已被列为严格管控的精神药物。
一、
氯胺酮(Ketamine)是一种合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最初在20世纪60年代被开发作为麻醉药使用。由于其在低剂量下可产生强烈幻觉、分离感和镇痛效果,因此被滥用为“娱乐性药物”。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身体和心理依赖,甚至引发精神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问题。
在中国,氯胺酮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明确规定的毒品之一,非法持有、买卖、吸食均属违法行为。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正确名称 | 氯胺酮(Ketamine) |
化学式 | C13H16NClO |
类别 | 麻醉剂 / 精神药物 / 毒品 |
原用途 | 兽用麻醉剂(早期曾用于人类手术) |
心理作用 | 低剂量:幻觉、分离感、欣快感;高剂量:昏迷、呼吸抑制 |
成瘾性 | 强,长期使用易导致依赖 |
法律地位 | 中国列为毒品,非法持有、买卖、吸食均违法 |
常见形式 | 粉末状、液体、片剂等 |
滥用风险 | 易被青少年滥用,引发社会问题 |
健康影响 | 短期:头晕、恶心、意识模糊;长期:记忆力减退、精神障碍、器官损伤 |
三、注意事项
为了防止误用和滥用,公众应提高对氯胺酮的认识,避免接触来源不明的“粉末”或“饮料”。一旦发现疑似滥用情况,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或专业机构求助。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查阅国家禁毒委员会或相关权威医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