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遏飞舟是哪条江】“浪遏飞舟”这一词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豪迈的革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然而,很多人在看到“浪遏飞舟”时,会好奇:这句话中的“江”具体指的是哪一条江?
本文将从诗句出处、历史背景以及地理分析等方面,总结“浪遏飞舟”所指的江河,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对比说明。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浪遏飞舟”出自毛泽东于1925年创作的《沁园春·长沙》,该词写于他领导湖南农民运动期间。词中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句,意思是:在江心激流中奋力游泳,连汹涌的浪涛也挡不住飞快的船只。这里“飞舟”象征着革命的潮流,而“浪遏”则表现了这种潮流的强劲与不可阻挡。
二、关于“江”的推测
虽然诗词中并未明确提到“江”的名称,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大多数学者认为,“浪遏飞舟”所描述的江河应为湘江。
湘江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流经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期生活和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他在长沙求学、组织学生运动、发表文章等,湘江见证了他思想的成长和革命理想的萌芽。
此外,毛泽东在其他作品中也曾提及湘江,如《七律·答友人》中写道:“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虽未直接提到湘江,但“九嶷山”位于湖南,与湘江流域密切相关。
三、总结对比
| 项目 | 内容 |
| 诗句出处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 原文句子 |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 所指江河 | 湘江(主流观点) |
| 出处背景 | 1925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 |
| 地理位置 | 湖南省,流经长沙 |
| 诗词意义 | 表达革命豪情与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
| 其他可能江河 | 无明确证据支持其他江河 |
四、结论
综合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及毛泽东本人的活动轨迹,“浪遏飞舟”所指的江河最有可能是湘江。尽管诗句中未明确点明,但结合当时的写作情境和毛泽东的革命经历,湘江作为这一诗句的地理背景具有高度合理性。
因此,若有人问“浪遏飞舟是哪条江”,答案可以归纳为:
> 湘江,位于中国湖南省,是毛泽东青年时期重要的活动区域,也是《沁园春·长沙》中“浪遏飞舟”意境的现实基础。


